自 閉 症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被歸類為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其病徵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
自閉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員懷疑自閉症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環境因素觸發。雖然環境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仍未有定論,研究人員發現七個經常出現在自閉症病人的基因組。
美國國家精神衛生學院保守估計美國自閉症的發病率為每一千人有一人。[1]總計男性患自閉症的比率,比女性高三至四倍,但女性發病時病徵會較男性嚴重。診斷是建基於一系列的精神病學原則,而有一些臨床測試可以協助斷症。
自閉症是生理上不明顯,故此斷症需要完整的身體和神經評估。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定義,自閉症必需要三歲前出現社會互動、言語及社交溝通遲緩發展。ICD-10也要求病徵需要在三歲前出現。 部分自閉症患者可經過診療、實習及特殊教育,可改善他們的社交能力,而可參與主流教育及社交活動。但以現時醫療科技水平來說,並不可能完整根治自閉症。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第299.00,自閉症定義為:
1. 有以下(1), (2) 及 (3)六項特徵,其中最少兩項來自 (1), (2) 和 (3)各有一項:
1. 社交能力缺失,表現於以下最少兩項
1.多種非言語行為缺失,如用於社交的目光交流、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及手勢
2.不能發展與其發育程度配合的同輩關係
3.缺少自發性地與其他人分享快樂、興趣及成就
4.缺少社交及情感的互動能力
2. 溝通能力缺失,表現於以下最少一項
1.語言發展遲緩,甚至完全沒有語言能力
2.在有語言能力的患者,與人打開話匣子或持續談話的能力缺失
3.陳腔濫調,和使用重複的、特殊的語言
4.缺少與其發育程度配合的有變化的自發性的假裝或模仿行為
3. 有限、重複以及一成不變的行為、興趣以及活動,表現於以下最少一項
1.圍繞一或多個一成不變及有限的興趣,而進行此興趣的次數及專注性是不正常的
2.觀察到不能適應專門而非功能性的工作及儀式
3.一成不變而且重複的動作癖好,例如轉手指
4.持續保有某一物件之部分
2. 以下任一或以下環節在三歲前出現發展遲緩或發展不正常
1. 社交
2. 用於社交溝通的語言
3. 象徵性及想像性遊戲
自閉症的病徵可以十分不同,可以由完全不能自已照顧自己,到有些已經治療的,與其他人無異。有些人將智商低於80的自閉症患者為低機能自閉症,而高於80的為高機能自閉症。但這種分類法,是不被專業人士及文獻所接受,而且這種分類方法很有爭議。
近年自閉症已經視為泛自閉症障礙的一種。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候群很相似。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定義,自閉症的社會互動能力、社交語言及象徵性及想像性遊戲能力發展遲緩,需要在三歲前出現。而亞斯伯格症候群卻沒有這個規定。而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的能力偏向高於自閉症患者,令公眾有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為高機能自閉症的想法。也因此,有些患有泛自閉症障礙的病人的親友,會喜歡說病者其實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而非泛自閉症障礙或自閉症。
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候群也屬五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之一。另外三種分別是蕾特氏症、兒童期崩解症以及待分類的廣泛性發展障礙。這些症候也有類似自閉症的病徵,但也有些完全和自閉症無關。
特 徵
被診斷為自閉症的人的技能及行為可以很大的差異,而醫生間對於如何適當診斷仍未有結論。由於自閉症患者的感官系統有異常,而感官系統受影響的程度也因人而異,故此自閉症患者間對不同的刺激可以有很不同的反應。
無論如何,兒科專業人士會就兒童的心理、行為及發展進行評估,每發現自閉症的早期癥狀就會開始診治,以達最佳的治療效果。但有些人不相信自閉症的治療,因為他們不相信自閉症是一種障礙,或者他們應為自閉症治療只會為患者帶來傷害。常見的自閉症特徵為
社交發展
正常來說,發展中的嬰孩具有社交能力,年紀小就懂得望人、就聲音方向轉身、抓著別人的手指,甚至微笑。可是,自閉症患者喜歡避開望人,而且在學習與人發展「施及受」的互動時有困難。就算只有幾個月大,自閉症患者可能會避免與人有眼神接觸,與其他人的互動也很少。部分有自閉症的嬰孩會被視為非常好的嬰孩,因為不需要父母專注於他們,故選擇不哭。
自閉症兒童也常常喜歡獨自一人,而不喜歡和其他人一起。而在接受擁抱和觸摸時,會缺少反應,甚至根本不想理會。長大一點後,他們很少會從他人獲得快慰,又或對父母發怒都無大反應。
根據Simon Baron-Cohen,自閉症病童缺乏「心智理論」的特質,也即是由他人的角度看事情,而這種行為是五歲以上的人類及部分高等靈長類生物所獨有的。正常的五歲小童可根據解讀他人的手勢、面部表情等等社交線索,估計他人的知識水平、感覺和意圖等等。而自閉症病童就缺乏這種解讀能力,故此他們難以估計及明白他人的行為。
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候群病童會孤立自己。有些嚴重個案會出現假想朋友。故此,患者難以在正常生活上交朋友或維繫友情。 有部分自閉症患者不能控制其行為。而自閉症患者也喜歡不變的環境或工作,如環境有改變他們可能有負面反應。
感官系統
自閉症患者,有出現感官整合困難。最常見的例子是自閉症聽覺問題。他們在多人同時說話時,不能夠分清誰在說話。
溝通的困難
有些自閉症患者到一歲都很少說話,就算他們已經學識某些生字。他們會認為非言語溝通,例如手語、文字、打字等等是更自然的溝通方法。會說話的患者,會用非常見的語法。例如重複的單字。
病因
就自閉症的成因,仍未有定案,現有多種假說
自身障礙假說
§ 基因說
§ 腦雄性荷爾蒙過高說
§ 營養不足說
§ 消化功能不足說
§ 葉酸說
§ 疫苗說
此學說首次提出,是1988年2月刊的刺針雜誌刊出由Andrew Wakefield為首的研究[2],表示自閉症可能和麻腮風三聯疫苗有關。但此研究有人批評可信性成疑。因為Andrew Wakefield有利益衝突。[3]二零零五年十月,考科藍協作網總結了31項有關自閉症和麻腮風三聯疫苗的研究,未有證據證明麻腮風三聯疫苗與自閉症有關。[4]1998年由Gillberg領導的研究,分析瑞典由1975至1984年的數據,發現加入麻腮風三聯疫苗於防疫計劃之前和之後,自閉症的發病率沒有統計學上的明顯分別。[5]Madsen等於2002年發表的研究,分析丹麥由1991年至1998年的數據,也發現有接種麻腮風三聯疫苗與沒有接種麻腮風三聯疫苗之兒童的自閉證病發率沒有統計學上的明顯分別。[6] Kennedy首次發表Thimerosal(一種含有有機水銀的疫苗防腐劑)可能和自閉症有關。[7]他分析了水銀中毒和自閉症的病徵相似之處,也表示安曼教派兒童沒有接受防疫注射,自閉症發病率很低。此研究沒有任何流行病學數據支持。可是,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回應此研究,指Thimerosal不似是自閉症的原因。但基於公眾憂慮,疾病管制中心、食物及藥物管理局,及國家健康署共同於一九九九年發表聲明,要求藥廠停止使用Thimerosal作為疫苗防腐之用。
Geier等發表了十一份研究,指出自閉症和兒童接種疫苗有關。他根據美國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VAERS)數據進行分析,指出美國防疫計劃使用沒有含有Thimerosal的疫苗後,美國兒童的自閉症發病率有所下降。美國兒科協會嚴重指摘此研究,表示VAERS的數據有偏頗,不能用於流行病學研究。Madsen的研究也發現,就算丹麥於1992年停用Thimerosal,自閉症的發病率也不跌反昇….
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也可能有下列相關的特徵:
在感官反應方面,患者會有過敏或過弱的表現。例如他們對某些聲音、顏色、食物或光線,會產生焦躁不安或強烈的反應;對冷熱、痛楚反應過弱,因而對危險的行為缺乏警覺及適當的反應。有時,他們會不斷轉動身體或用異常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醉於某種感官刺激中。
根據美國於一九九四年的統計,大約有百分之三十患有自閉症的兒童智力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發展遲緩或弱智(智商七十或以下),而其中輕度弱智佔百分之三十,中度或嚴重弱智則佔百分之四十。
由於溝通上有困難,加上未能適應轉變,患者較容易受情緒或環境因素刺激,表現衝動或有傷害性的行為。例如他們會過分活躍、四處走動、尖叫、跳躍;或在心理、生理、環境、天氣等因素的影響下,感到特別煩悶或焦慮,以致有撞頭、扯頭髮或咬手等自傷行為。
部分患者可能會有異常的記憶力。例如他們能對地名、廣告、樂譜、日期、數字等過目不忘,並且可以細緻無遺地記錄或憶述事物。此外,他們在個人興趣和技能方面,例如繪畫、拼圖、彈琴等,也可能有特別超卓的表現。
患有自閉症的兒童會抗拒某種味道、顏色或未曾吃過的食物,因而形成嚴重的偏食行為。例如只吃白飯或某牌子的餅乾。此外,他們亦會有難以入睡的情況。
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了解別人的情緒比了解別人的語言更為困難。他們甚少與別人目光接觸,亦不會注意別人的表情和情緒變化,更難從別人的言語、行為推斷別人的想法、意願和意圖或理解別人的感受。因此,他們有時候會有不恰當的情感表現和社交行為,例如在別人不開心時大笑,在某些場合說些不恰當的話,或未能與人分享快樂。
自閉症的特徵會隨著患者的自閉症嚴重程度、智商及年齡會有所不同。
此外,他們在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並不平均,發展過程亦與一般兒童有別。例如一個六歲的自閉症兒童在手眼協調發展方面與同齡的兒童可能相若,但溝通能力卻只等同於一歲的兒童。
其實每個自閉症患者在認知、溝通、社交生活適應上所碰到的障礙並不盡同,他們所了解的世界與我們的有著很大的分別。但他們亦有自己的長處及興趣,故此,我們必須先了解他們,才能幫助他們去克服自閉症所帶來的種種障礙及發展他們的潛能。
特徵
〔人際關係障礙〕
一般四至六星期大的嬰兒都喜歡與人對望及開始微笑,自閉症的嬰兒顯得對人缺乏興趣,甚至不喜歡他人抱。
他們缺乏學習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基本社交應對的能力及一般學童的模仿學習。與人沒有目光接觸,缺乏身體語言的表達,與同齡兒童建立社交關係有困難,缺乏自發性的分享及興趣培養,缺乏與人有情感的交流,亦不會主動參與任何活動,只喜歡獨自玩耍。
〔語言溝通困難〕
自閉症兒的溝通困難有極大的個別差異,大多數顯示有嚴重的語言發展遲緩和障礙程度。障礙症狀雖呈現百態,約分為:
1. 沒有語言
一般研究指出約50%的自閉兒不會說話,稱之為瘖亞症。表現如聾者能模仿口形發聲卻無語音,與不會說話的聽障不同之處是,不會說話的聽障兒童仍會用手勢、姿勢、姿態、表情去協助別人了解所見、所思。他們亦善於抓住別人的肢體語言,以領會情感及經驗,並加以回應。例如別人伸出雙手時,他也會伸出雙手回抱。這種肢體語言的理解與運用是自閉兒所缺少的。
2. 迴複音又稱回聲語言、鸚鵡語言(含立即性/延宕性二種)
迴複音(echolalia)是自閉症者顯著的語言偏異現象,但近年來,研究結果大都肯定此語言型態具有特殊意義。Tiegerman(1993)指出迴複音出現的時期是自閉症者由緘默無語期到明顯具有語言知識的過渡時期,是自閉症者在新而陌生的情境藉此語言型態與事件建立連結關係的方式。
自閉症的迴複音一般據其潛在發話的時間長段分為立即性、延宕性二種。立即性迴複音的功能有 1.無焦點式、2.演練式、3.記述式、4.肯定答覆式、5.要求、6.自我規範、7.互動反應等七種功能,主要特徵在於說話的聲音、語調、咬字等均忠實的反應原說話者,但也可能受到記憶所限制,而無法重述全部內容或句子的結構。具此語言特徵之自閉症者,如能於幼年時期及早介入,則語言發展能力將進步神速。
而自閉者的延宕迴複音,特徵與前述大致一樣,但功能卻不同,主要有 1.無焦點式、2.互動反應、3.自我指引、4.演練、5.要求、6.肯定、7.狀況連結、8.非互動的指示、9.口語完成、10.提供資訊、11.呼喚、12.指引他人、13.保護、14.有互動的指示等十四種功能。
延宕迴複音具有二種特色:1.是語調如同電視廣告歌曲,富有旋律感;2.是企圖向他人表白自己的「情緒」,諸如命令他人、忿恨、爭辯等負面的情緒作用。有專家指出自閉症者使用延宕迴複音是為了逃避他人的壓力而發生的語言行為。
延宕迴複音雖是自閉症者明顯的特徵之一,但是並非所有自閉症者皆具此類語言特徵。並且這類獨特的語言型態不一定具有語言的功能,而有的純是自我刺激而引起;不過,大部分自閉症者藉此語言表達方式以便設法達到與對方溝通,並減輕本身的焦慮。
3. 隱喻式語言
自閉兒常自言自語地說些別人聽不懂的話或一些與情境無關的話,這些話對自閉兒本身是有意義的,稱之為隱喻式的語言,例如「看豐原畫」,表達「去豐原看畫展」。
4. 語音、語意、語用、語法的困難
自閉症者說話平板而單調,亦無抑揚頓挫等語調,即使處於極端憤怒或激昂的狀態之下,其語調仍如往常,因而妨礙其人格正常發展;語意的理解,全賴知曉語言符號與表徵物之間的關聯,教導其具體表徵物的語言容易了解,但對抽象語彙則難理解且應用;在使用語詞表達的能力方面有顯著困難存在,例如與人言談時,嚴重違反語意規則,對於某些語彙之意義因特殊興趣之故,而連帶產生固持的現象,而不易轉移至其他更廣泛並具變化的語彙上。此外,有些自閉症者雖然能夠記憶字義和語彙,卻無法正常的應用這些語彙於日常生活中。
5. 代名詞反轉
自閉兒表達需要時,常用你代替我,例如當自閉兒說「你要喝水時」,其真正意思是「我要喝水」。當別人問他,你吃過飯嗎?他的回答常是,「是的,你吃過了」。
6. 語言發展遲緩
包括三方面:
· 始語期較慢
· 詞彙的發展速度亦即為緩慢
· 對語句的學習也比一般兒童落後許多多
〔行為方面障礙〕
可分為攻擊行為(自傷、傷人)、同一性行為、自我刺激的行為:
1. 攻擊行為
包含自傷及傷人,自傷,自閉症兒最常見習慣性反覆地咬拇指或撞頭行為均屬自傷(self destruction)行為。石井高明(1991)認為自傷之出現乃因自閉症在極度憤怒與恐慌的心理狀態下之反應。然而多位專家學者則較採信自傷與自己刺激行為一樣,乃為逃避厭惡的學習或情境而做的一種遊戲行為以獲得滿足快樂,或為引人注日之行徑 (河田道敏,1985;吳純純,民80)。自傷與自我刺激行為只是程度輕重之問題而已(河田道敏,1985;富田真紀, 1991),均亦見之於重度智障兒童之行為反應。
基本上,傷人與自傷的行為是同一原因引起的,以攻擊別人優先,若不敢攻擊別人,或攻擊不了別人,便傷害自己。而自閉症的自傷行為至少包含下列五種:
毆打、撞擊行為:以拳頭、首長擊打身體各部位,或以身體各部位撞擊牆壁等堅硬物體。
吸吮行為:咬或沉溺性的吸吮身體各部位。
拉扯行為:以手指拉扯、扭擰、刺、挖身體各部位。
拉扯行為:以手指拉扯、扭擰、刺、挖身體各部位。
吃食異物:吃時非食物的物品,如鐵釘、煙蒂、排泄物等。
消化異常:不斷的嘔吐或反芻食物。
2. 同一性行為
自閉症兒童常有一些和一般兒童不同的固定習慣或玩法,如反覆地做一些固定形式動作;如拍手,跳著走圈,不停地搖動雙手等;頑固地依從一些生活的程序(只使用同一路線往來車站);固執性地依附或收集某些物件(圓形的物件);狹窄而特殊的興趣,玩法單調反覆缺乏變化,環境佈置固定等,如果稍有改變,就不能接受而抗拒、哭鬧等焦慮或極端的情緒反應。
3. 自我刺激行為
持續性的身體移動如前後擺動身體、螳螂跳躍、在室內繞圓圈小跑步,或重複性的精細運動如搖晃頭部、手臂、手指,或以棍輕敲身體某部位如膝蓋等以刺激身體的儀式化(常同)行為,咸認為是屬於刺激內耳前庭以獲得感官滿足快樂的一種遊戲方式。自己刺激行為(self-stimulus behavior)雖為自閉症特有症狀之一,但亦見之於無遊戲技能之重度、極重度智能不足兒之日常行為中。
〔認知障礙〕
"心智理論"指出,一個只用他自己的觀點來看世界時,是不能了解別人的,許多自閉症也是同樣不能了解和比較別人的看法、計畫及眼前的景觀。舉例來說當一個小孩子被要求拿出一張動物的圖片給人看時,他會將圖片的那面朝向要看的人,而自閉症的小孩會將圖片的背面朝向他人。從這個例子來看,自閉症的小孩會將圖片朝人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懂眼前的景觀和別人是不同所致。
大約百分之十的自閉症者有超乎常人的特殊技能。這些技能通常是在日常可見的,比如說在音樂和藝術上的天賦。其他特別的既能是數學能力,有的能夠馬上算出一筆龐大的數目、馬上說出哪一天是星期幾或者是全部的航空時刻表。
許多自閉症也會有窄小的注意力範圍,這就是所謂的刺激過度選擇。基本上,們的注意力通常是集中在某項事物的單向、不相關的層面。例如,他們會只是注意到器具的顏色而忽略了他們的形狀。由於注意力是學習資訊的第一個要項,因此,一個人一旦注意力不集中,便能限住了他自環境中的事物和事物學習的能力
〔情緒障礙〕
情緒障礙與社會性的發展異常有相關,從缺乏愛著行為、無視線接觸、無眼神與表情,以及自閉性感覺等均顯示自閉症兒在情緒發展上的障礙。喜怒哀樂嫉妒等感情之未分化及無恆常性亦見之於自閉症兒行為特徵。譬如快樂情緒只反應於如偏愛的食品等具體事物,而未曾見過自閉症兒會欣悅地過生日或新年:石井高明,1998)。強烈的感情多反應於某些特定刺激,如喜見無雲晴空而哀見無月之夜「富田真紀等譯,1991)。突然無緣由的哭泣又忽然轉作歡笑,情緒變換間隔或為幾分鐘或為數小時而不定,亦是其特異的表現。然而至今仍無法確實推知其哭笑的緣由亦或是控制困難所致。不過據一位自閉症成人之敘述得知,此乃因回憶昔時不偷快的經驗所引起的情緒(石井高明,1991)。
自閉症兒在感情的理解亦有困難;常見的撲克臉與無法理解他人面部的感情表達及同理心,常易招致誤解與欺負。抗拒變化的固執傾向在幼兒期即常見,乃指對周遭環境之事物擺置和生活作息之執行步驟固執的要求現象;如執著於走固定的路線上醫院、教室內的掛鐘或桌椅不可移動或遵守固定的時間作息等;稍有變化則自閉症兒會極度不安成憤怒而出現咬手、撞頭等自傷行為、或咬人的攻擊行為、或尖叫跳躍等問題行為。
相關特徵
〔過動〕
大多數自閉症兒在身體運動面最顯著的是過動行為,只有少數自閉症兒活動量過低乃至肥胖或不善步行。自閉症兒多在會步行時即有過動現象,無法靜坐而四處跑動;往往與父母出門逛街,即逕自奔跑迷失在人群中。一般過動行為在五歲以後會急速改善,不過有部分自閉症兄長至十、十五歲大,其過動行為仍如往昔少有改善。目前已知的過動原因多而分歧,其理論依據參見下表所列,現今則多以中樞神經系統障礙解釋其成因並投以藥物治療,主要的理由是因腦傷而引起的過動只見於部分自閉症兒的病例,而有腦傷者則有癲癇症狀出現。
〔智能障礙〕
約20%患有自閉症的兒童,智力保持正常,20%屬於輕度弱智,60%屬中,重度弱智,然而儘管智商相若,自閉症兒身心各方面之發展不若智能障礙兒全面性的水平遲緩,而是呈現彎曲起伏的曲線成長與特有的怪異症狀。而由於自閉症兒童在語言表達能力與理解分析能力方面較差,因此要用智力測驗來測量自閉兒的潛能,似乎是很困難的,因此欲瞭解自閉兒的智能,則需要從其學習、記憶、算數等多方面的表現來評估。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障礙
自閉症患者不只在學習和發展人際關係的功能上有明顯的障礙,而且在語言發展上也有明顯的缺陷。一般正常兒童隨著發聲器官、大腦神經中樞與聽覺器官的發展成熟,在「傳達」、「轉換」與「接受」的語言歷程上,學習到人際溝通與適應社會的普通語言能力。然而,大部份的自閉症兒童終其一生,對語言的瞭解及表達均有很嚴重的問題,
1.自閉症的定義
自閉症是發生在二歲半以前幼兒的
一種嚴重精神疾病,它以無法和人溝通及各種知覺、語言、運動障礙及特殊的習慣為特徵。
有關自閉症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對自閉症所下的定義最具代表性(加藤正明,1973):
自閉症幾乎是出生後三十個月以內所出現的症狀群。這種兒童對聽覺或視覺的刺激反應異常,對別人說話的理解有困難,語言發展遲緩,語言表達方面常有回響語的現象,文法構造不成熟,不會使用反轉代名詞,不會使用抽象的語言等特徵。在社會性關係方面的問題,五歲前最為嚴重,尤其是在視線、社會性接觸、共同遊戲等方面,可看出明顯的障礙。對固定的行為模式有固著現象,拒絕變化或改變,對奇異的味道或東西有偏好,執著於一成不變的遊戲模式。抽象、象徵性的思考,或想像性的遊戲等能力低落。在知能方面所表現的範圍很廣,包括嚴重的智能不足、普通、到普通以上的程度。
2.自閉症的原因
到目前為止,很多學者從各個不同角度在研究自閉症的原因,大別之可以分為下列幾個看法:
一.因為父母的個性或錯誤的教養方法導致的「精神分析學派」。
二.第二種看法認為自閉症的成因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某種障礙導致的神經學派。
三.第三種是心理認知學派的看法:此理論強調處理與組織訊息的異常,認為自閉症的語言障礙是因其有限的訊息處理能力而造成。
四.第四種是認為自閉症是大腦中樞異常所產生之結果,由於中樞運作系統之變異,導致自閉症行為之特殊性。
五.此理論認為自閉症之病因,不只是心理、精神方面的障礙,經常是頭部、心理、生理各方面同時障礙。
3.自閉症兒童的溝通問題及語言特徵
大多數自閉症兒童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而此遲緩現象應歸因於溝通的問題。一般正常兒童所有的內在本能的溝通欲求在自閉症兒童中是相當薄弱的,所以便產生了相當多的溝通問題,Frith (1990)歸納如下:
●不會說話或話題受限制。
●獨特的語言方式及理解的困難。
●有時雖能理解語言,但對特別的抽象語之理解則極為困難。
●自言自語,或是一直反覆地說著相同的話(echolalia)。
●主詞或人稱代名詞的使用有混亂的現象:無法分辨「我」「你」的用法。
●構音、音調、節奏、音的高低、大小都有異常的現象。
●不會把聲音、動作或表情,當成溝通工具來使用。
●有時就算聽見了對方的問話,也無反應。
●常用固定的記號回答,再添加個人的意思,隱喻的說出特異話語的模式。
4.自閉症兒童的語言特徵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障礙程度有極大的個別差異,其語障礙特徵如下:
一.口語方面
(一)理解口語的困難
有些患者完全不能理解,有些則可以理解字面上的意義,視認知功能之差異而定,如智力較高的自閉症者尚能使用語言,但對較深澀的片語、雙關語等則無法意會。
(二)使用口語方式的異常
(1)無語言:Rutter(1966)指出大約有半數的自閉症兒童無語言。
(2)立即性鸚鵡式語言(immediateecholalia):如聽到別人說:「你好嗎?」,便跟著說:「你好嗎?」,但這並不代表他瞭解你的意思。
(3)延後式鸚鵡式語言(delayedecholalia):在一段時間之後喋喋不休重複某些字、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歌曲,同樣也有溝通性與非溝通性之分。如有一個兒童到學校後重複他在家中所看電視新聞的內容,這是無溝通性的。而有些兒童把以前所聽過的重複出來,如:「你要不要喝水?」實際上,他所要表達的是「我要喝水。」因為以前他每聽到別人說這句話時,便能得到水喝,因此當他渴了,便重複這句話。這也說明自閉症兒童只記得語音,而不記得語言之意義的情形。
(4)說話不帶感情:說話的目的在表情達意,所以一般說話時會自然的投入情感,但具有對話能力的自閉症者和人對話時,都只是把過去所學過的語言,很機械式的表達出來,讓人覺得他們是把他所知道的事「告訴你」,而非「和你談話」。亦即,他們缺乏一般人說話時一來一往、一問一答的相互溝通特性,有時甚至出現答非所問的情形。
(5)無法掌握音調:說話時有如木偶說話一般,斷斷續續,十分機械化,無法經由語音的音調、節奏、抑揚頓挫來表現情緒或感受。
(6)音量控制不當:音量應依情況不同及外在的環境而調整,如在圖書館與遊樂場中的說話音量便應有所區別,自閉症兒童常無法因情境調音量,因而構成人際溝通時的障礙。
(7)代名詞反轉(pronominalreversal)現象:誤把自己稱呼為「你」,而把別人稱為「我」,這可能是因為自閉症者無法從語言結構中領悟正確代名詞的用法,只記得履次被人稱為「你」或「他」,而別人講話卻自稱為「我」的緣故,這也是自閉症兒童記憶好而理解力差的例子。
(8)不清楚肯定與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少使用或不會使用「是」或「好」。
(9)自發性語言之文法結構不成熟:自閉症兒童經常使用自創的語言(或縮短句子,或自創新語)表達個人的意思。所以,除了跟他一道生活的人外,他人實無法瞭解其語言的意思。
(10)字義無法變話:當第一次學習一個字的意義後,此字便永遠被固定所學的意義,無法變通,如「學校」與「校正」二詞中的「校」自閉症者便不易瞭解。
(11)很少發問:除了強迫性的行為表現外,他們很少會提出問題來發問。
(12)固定現象:自閉症者常有固定的儀式性行為,在語言方面亦然。例如有的兒童有重覆的固定問題,而且要父母用固定的方式回答。
(13)不會使用因果性的語言:如「因為」、「所以」、「因此」、「如果」等用詞的學習有困難。
(14)廣泛使用該受懲罰的言語:如罵人的三字經,或粗魯的髒話,因為它表達的強度與表情很容易引起自閉症兒童的模仿選用。
二.非口語方面
(一)不易理解手勢、表情、姿勢等所傳達的訊息
他們無法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想,所以在溝通上常有困難。
(二)非語文的溝通方式
有些自閉症兒童常使用攻擊、發脾氣、傷害自己、面部表情、視線接觸、拉別人手等各種姿勢意圖溝通。
(三)部份個案認字能力極佳
(四)部份個案擅長寫記憶性、敘述性的文章
約有35%至50%的自閉症兒童,由於認知差,無法學習語言,所以僅能使用一些無意義的聲音(Vocalization)來表示溝通意圖。有的孩子會對某一種聲音有過度反應,這可能和過去不愉快的經驗有關。我們必需強調,自閉兒對環境聲音的不正常反應是一種不由自主的行為,並非孩子本意如此。
5.溝通訓練原則與方法
觀察自閉症兒童語言發展的情況,可以瞭解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可經由訓練而進步,因此首先可從這方面的努力著手。如果我們瞭解說話(語言表達)的能力是建築在語言理解的基礎上,就不會急著要求兒童增加表達的語彙。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重覆、不斷地對自閉症兒童說話,加強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是為訓練的首要之務。
一.語言訓練的原則
(一)不斷地對兒童說話:
對自閉症兒童說話,其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必須假以時日才會慢慢開花結果。語言學習有困難的自閉症兒童需要比普通兒童千百倍的聽聞機會。
(二)對著兒童的視線說話:跟自閉症兒童一起遊戲、拿任何東西給他、請他做任何事、幫他做任何事時,要常常對他說簡單的話。首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時再對他說話。自閉症兒童常常視線不看人,有時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時間非常短暫。不注意您的時候對他說話是沒有效果的。但也不用著對較大的孩子,特地把臉靠過去,把他的頭轉過來向著他說話。只要在不太遠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當時的情境對他說話即可。
(三)選擇切合情境的話題:
眼前看得見、容易瞭解的自然話題為佳。尤其是以兒童感到關心或喜歡的事物做為話題,效果更好。不僅大人對兒童說話,希望兒童說的話,大人也可以先以兒童的口氣說給他聽,讓他知道這時候他應該怎麼說或回答才好。
(四)不必重覆練習太多次:父母為使兒童學會說話,同樣的話語叫兒童說五次、十次,有時反而使自閉症兒童拒絕說話。比對一般的兒童多說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樣的事在同一個地方不要重覆兩次以上。但碰到同樣的事情或同樣的情況發生時,要再重覆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學,只要在適當的環境下,不斷地、自然地對他說話,讓兒童瞭解語言的意義,便可期待他逐漸會說出話來。
(五)不必矯正發音:
即使說不好,有表達意思的姿態即可,若刻意矯正發音,說不定反而會抹殺好不容易培養的說話動機。只要他肯說話,發音不正確的缺陷久而久之會改善過來。家長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確的說話範本即可,但千萬不要學兒童說娃娃語。
(六)只發語頭或語尾音時怎麼辦:這種時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矯正,下次碰到這種場合時,大人即時發出二次左右的正確語音即可。即使只發語首或語尾音,也表示他有表達意思的動機,便要趕快給予鼓勵。
(七)模仿電視廣告:這時家長或周圍的人會以為自閉症兒童語言能力不壞,若禁止他看電視,唱廣告歌,就可以學習說有用的話。事實上禁止他說廣告的話也沒有用,不如讓他繼續說俟機配合情境說些別的話題,提高其理解能力,以其慢慢說出有意義的話語。
(八)鸚鵡式語言如何處理:這時,像廣告一樣,想矯正他也矯正不了,不如不刻意矯正,在日常生活中配合當時的情境,多製造對他說話的機會。
(九)有耐心的聽他說話:自閉症兒童雖然表達能力貧弱,但想說話時大人要有耐心地聽他說話。反覆地問同樣的問題時,大人也要認真的回答。如此,對自閉症兒童說話時,他也比較願意以語言或非語言的姿勢、表情、手勢等方式來回答大人。
二.訓練時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一)了解起點行為:
先簡單測試兒童語言發展的程度。或先測試他具有那些基本能力。簡易的聽令能力和大肌肉動作的模仿能力,幾乎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因為透過這些模仿學習可以促進兒童對外界的認知發展,有助於日後的語言訓練。如果孩子已有說單字的能力時,訓練的重點則可放在說短句、表達需求上。
(二)擬定學習目標:
了解兒童的起點行為與分析現有能力後,我們要具體地列出他該增進的行為和該減少的行為,並讓家長瞭解,配合共同教導。
(三)實用的原則:
自閉症兒童的抽象思考能力有缺陷,不懂的舉一反三,我們要儘量透過實物幫著他們理解與獲得有用的溝通技巧。所以在教導自閉兒語言訓練時要以生活用語為優先。
(四)循序漸進的原則:
兒童各方面的能力是依循一定的順序而發展,自閉兒的語言能力亦不例外。例如一個孩子若不曾說過話,媽媽卻拿著果汁要他說出「喝」才給他,結果弄得孩子大發脾氣,媽媽沮喪不已。如果這個媽媽能了解孩子的學習重點在於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而非仿說,她就不會緣木求魚地要孩子去做那些根本做不到的事。所以在教學前必須先做能力分析,依兒童的個別差異,循序漸進的教。
(五)避免一成不變的學習過程:
自閉兒本來就有固定行為的特性,故在教導時應儘量多變化,不分時地給予機會教育。否則會造成他只在特定地方才知道某個東西,離開該處就不知道了。例如在教孩子認識水時,要讓他了解在瓶子中的是水,水龍頭流出來的也是水,水溝中的水也是水。
(六)運用行為改變技術的原理:
找出孩子的增強物(零食、飲料等),只要他達到該階段的目標即予以增強。
三.語言體操
(一)俯臥在地上腹部著地,兩手支撐在地上半身慢慢的挺起,這時開口發出長的「ㄚ--」聲。
(二)兩腳跪坐後,上半身挺身,然後身體向後彎曲,發出「ㄚ--」的長音。進步之後就發出「ㄚ--ㄚ--ㄚ--」的連聲音。
(三)以正確的姿勢站正,上半身慢慢向前彎曲,發出「ㄏㄚ--」的聲音。彎曲姿勢完了之後再發出一、二次「ㄏㄚ--」「ㄏ ㄚ--」聲。
(四)肩膀向上縮緊時用力發出「ㄋ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